買位院舍、院舍劵及社區劵 – 其他安老資源
            香港人口老化日益加劇,長者對於院舍服務及社區照顧服務的需求亦持續上升。然而,香港的政府安老服務名額十分有限,以院舍照顧服務為例,
            截止2021年5月31日,共有35,714名長者正在排隊輪候這類型宿位,而現時政府提供的這類宿位數目只有29,155個,平均輪候時間平均大約為3年。
          
 
            為此,香港政府多年來推出各項老人服務補貼及社區照顧計劃,例如買位院舍、院舍劵或者社區劵等,縮短輪候服務的時間,
            為家屬和老人家提供更多選擇,支援長者的晚年照顧需要。
          
 
            究竟甚麼是買位院舍、院舍劵以及社區劵?然後,甲一買位和甲二買位又有甚麼分別呢?本文將為你逐一解說。
            有關填寫申請表、申請流程、計劃成效、名額空缺等疑問,可致電 2117 6717
            向樂活易轉介中心的服務顧問快速查詢。
          
  長者輪候資助院舍宿位情況 (數據截止2021年5月31日)
| 資助院舍宿位種類 | 宿位名額(個) | 輪候人數(名) | 輪候時間(月) | 
|---|---|---|---|
| 護理宿位津助院舍 | 15,492 | 29,737 | 42 | 
| 護養院宿位 | 4,284 | 5,977 | 24 | 
| 護理宿位買位院舍 | 9,315 | / | 7 | 
甚麼是買位院舍?
簡介
              買位院舍源自於社署從1998年起推行的「改善買位計劃」,符合較高標準的員工比例和人均面積的私營院舍,
              可以向社署申請買位計劃並得到補貼,同時為有需要的長者提供縮短輪候入住宿位時間的新選擇。
            
 
              現時全港各區共有171間買位院舍在名單內,當中114間為甲一買位,51間為甲二買位,合共提供9,315個買位宿位。
              長者申請買位院舍的平均輪候時間為7個月,比輪候傳統的津助院舍宿位縮短超過80%時間。
            
買位院舍提供的照顧服務
              買位院舍與提供護理宿位的私營院舍一樣,為中度缺損、精神狀況適合團體生活但未能自理日常生活的長者,
              提供日常起居照顧、住宿、膳食、和簡單的護理服務。這些長者通常健康狀況及/或認知能力欠佳,身體有殘疾等,
              因此買位院舍內所提供的服務,應要能配合照顧這個這些中度缺損的長者。
            
 
              入住買位宿位的長者,除了一般的個人日常起居護理,例如住宿、膳食、協助沐浴及換尿片,以及護理服務,
              例如派藥、註冊醫生定期探訪診症外,亦可恆常使用治療運動服務例如物理治療、職業治療等*,
              亦會有專責社工跟進個案、進行輔導、安排活動等。
            
 
                  買位院舍提供的基本院舍照顧服務
                
 起居照顧
- 共住的房間
 - 每日最少三餐,另加小食
 - 基本及特別護理
 - 個人照顧服務
 - 護理人員每天24小時當值
 - 洗衣服務
 
護理服務
- 恆常治療運動
 - 註冊醫生定期探訪
 - 定期的社交康樂活動
 - 社工服務
 
                  買位院舍提供的升級服務
                
 - 升級寢室
 
*視乎名單內該買位院舍是否有接受政府補貼去提供物理治療服務
買位院舍申請條件
買位院舍宿位屬於護理宿位,因此長者必須符位中度缺損的護理程度,基本條件如下:
1. 65歲或以上長者,或60至64歲並被證明有需要接受院舍照顧之人士;
2. 健康及身體機能欠佳,導致自理能力弱,需要別人協助;
3. 可利用步行輔助器或輪椅行動;
4. 精神狀況適合團體生活
買位院舍的價錢及收費
              各個院舍會根據買位級別劃一收費,2022年度甲一買位院舍費用為每月$1,763,甲二買位院費為$1,656。
            
 
              甲一買位和甲二買位有甚麼主要分別?
            
 
              只有申請了「改善買位計劃」的院舍,才會由社署根據該院的人手比例及人均面積分類為甲一買位或甲二買位。
              一般私營院舍若沒有向社署提出申請,即使符合了買位院舍的標準,亦不會被分類及批出補貼。
            
 
              人均面積
            
 
              甲一買位院舍的人均面積比甲二買位高:現時甲一買位的人均樓面淨面積下限為9.5平方米,而甲二買位的人均樓面淨面積下限為8平方米。
            
 
              人手比例
            
 
              甲一買位的人手比例比甲二買位高,假設一買位院舍有40個宿位,其護理人員數目應這樣安排(以每人每日工作8小時,包括替假員工):
            
 | 護理人員種類 | 甲一買位(人) | 甲二買位(人) | 
|---|---|---|
| 主管 | 1 | 1 | 
| 註冊或登記護士 | 2 | 非必要 | 
| 物理治療師* | 0.5 | 非必要 | 
| 保健員 | 2 | 4 | 
| 護理員 | 8 | 8 | 
| 助理員 | 8 | 8 | 
| 總數 | 21.5 | 19 | 
*視乎該買位院舍是否有接受政府補貼去提供物理治療服務
甚麼是院舍券?
簡介
              為解決香港安老問題,院舍劵 – 計劃名稱「長者院舍住宿照顧服務券試驗計劃」,透過「錢跟人走」的方式,
              由政府負責全額或部份費用,幫助長者入住院舍,並按照個人需要自由選擇及轉換合資格院舍。
            
 
              院舍劵使用範圍涵蓋全港18區。合資格長者可以按個人需要,從137間(數據截至2020年12月9日)符合社署規定的空間、
              人手及過往服務紀錄的指定要求、不同類別的院舍,包括符合資格的甲一買位院舍及其他符合資格的津助、
              私營院舍,揀選心儀的院舍,讓長者得到合適的照顧。
            
院舍劵包含的照顧服務
              認可接受院舍劵的院舍,大多聘有駐院護士、物理治療師、社工等護理人手,提供更多元化的長者護理和院舍服務。
              老人家填寫申請表,使用院舍劵入住認可的院舍,可享有基本的個人護理及醫健服務,個人護理服務包括宿位、膳食、洗衣、
              協助沐浴及換尿片等;醫健服務包括餵藥、復康運動、社交活動、醫生到診等。
            
 
              至於可選擇的額外增值服務,則因應個別院舍而異。使用院舍劵的長者可以支付相當於當時院舍券面值的最多150%的額外付款,
              以便向在院舍購買升級或增值服務。額外服務的例子包括額外物理治療 / 職業治療節數、升級寢室、針灸、中醫治療和按摩服務等。
              若老人家符合指定的經濟審查條件,院舍劵將會包含尿片、特別膳食及醫療消耗用品等費用。
            
 
                  院舍劵提供的基本院舍照顧服務
                
 個人護理
- 共住的房間
 - 每日最少三餐,另加小食
 - 基本及特別護理
 - 個人照顧服務
 - 全天24小時有當值職員
 - 洗衣服務
 
醫健服務
- 每星期兩次個人或小組形式進行的復康運動
 - 定期有註冊醫生進行上門拜訪
 - 定期的社交康樂等活動
 
                  院舍劵提供的升級或增值服務
                
 - 升級寢室
 - 額外物理治療時間或節數
 - 額外職業治療時間或節數
 - 針灸服務
 - 其他中醫治療
 - 按摩服務
 
院舍劵的補貼金額
              這種類型的補貼是採用「共同付款安排」,補貼金額方面共會分為八個等級。所謂的「共同付款」,
              意思是指長者和政府一起共同承擔院舍照顧服務的相關費用,以「能者多付」為基本原則,
              讓經濟負擔能力較為低的長者能夠獲得較多的政府補貼。
            
 
              安排下,長者將按自己的經濟能力,需要承擔0%、10%、20%、30%、40%、50%、62.5%及75%的院舍照顧服務費用,而政府則會負責餘下的費用餘額。
              社署會根據長者及同住家人的收入進行經濟狀況審查,以評定長者所屬的共同付款級別,而長者家庭住户的資產並不會計算在審查內。
              若申請表上的院舍劵持有人經濟狀況本身是有所改變,可以通知社署重新評定長者的共同付款級別。
            
 | 院舍券八個共同付款級別* | ||
|---|---|---|
| 共同付款級別 | 共同付款百分比 | 共同付款金額 | 
| 0** | 0% | $0 | 
| 1 | 10% | ≤$1,644 | 
| 2 | 20% | ≤$3,287 | 
| 3 | 30% | ≤$4,931 | 
| 4 | 40% | ≤$6,574 | 
| 5 | 50% | ≤$8,218 | 
| 6 | 60% | ≤$10,272 | 
| 7*** | 70% | ≤$12,326 | 
*2025年4月1日生效
** 綜援人士適用
*** 包括不願意接受經濟審查的長者
有關申請流程及名額空缺等資料,
可隨時致電 21176717 向我們的顧問作快速查詢。
 2117 6717
甚麼是社區券?
簡介
              社區劵,計劃名稱「社區照顧服務券試驗計劃」,用以幫助長者使用社區照顧(例如日間中心、日間護理中心、日託中心、暫託服務等)
              及家居照顧(例如陪診員、家務助理、上門照顧員、上門復康運動等)兩類服務,透過「錢跟人走」的方式,
              讓合資格的老人家按照自己的需要選擇合適的在家安老服務,最高補貼額達95%。
            
 
              社區劵使用範圍涵蓋全港18區,名額最高達8000張。合資格長者可以按個人需要,
              從229間合資格的認可服務單位之中揀選合適的家居照顧服務或社區照顧服務,支援在家安老。
            
社區劵可應用的在家安老服務
              社區劵適用於長者社區照顧服務,為日間需要照顧輔助的體弱長者,於熟悉的家居及社區環境內提供照顧、護理、復康訓練和社交活動。
              社區照顧服務分為三類:長者日間護理中心、綜合家居照顧服務、改善家居及社區照顧服務。不同種類的社區照顧服務適用於不同護理程度、
              缺損程度的長者。這些服務內容按分類包括個人照顧、復康運動、護老者支援、膳食服務、健康教育、社交及康樂活動等。
              部份認可服務單位更提供住宿暫託服務及/或言語治療服務。
            
 
              長者日間護理中心是以中心為本的長者社區照顧服務,為有需要而合資格的長者提供日間照顧服務、復康運動和社交活動,
              幫助長者維持自身活動能力,改善生活質素和在熟悉的社區安老。此外,長者日間護理中心亦會支援和協助護老者,
              幫助家人繼續承擔護老者的責任。
            
 
              為了更容易推行在家安老,綜合家居照顧服務旨在幫助有需要並且合資格的長者和家庭,提供一系列不同種類的上門照顧服務
            
 
              改善家居及社區照顧服務則是結合了以上兩類的照顧服務。
            
 
                社區劵提供的在家安老服務分類
              
 社區照顧
- 日間中心
 - 日間護理中心
 - 日託中心
 - 暫託服務
 
家居照顧
- 陪診員
 - 家務助理
 - 上門照顧員
 - 上門復康運動
 
社區劵的補貼金額
              社區劵的形式採用「共同付款安排」,補貼金额共分為六個級別。「共同付款」意思是指長者和政府共同承擔社區券服務組合的費用,
              以「能者多付」為基礎,讓經濟能力較為低的長者能獲得較多的政府補貼。
            
 
              長者可以根據自身的經濟能力,而負責 5%、8%、12%、16%、25% 或40%的社區券服務組合費用,而政府則會承擔餘額。
              社署會根據長者及同住家人的收入進行經濟狀況審查,以決定長者的共同付款級別,而長者家庭住户的資產並不計算在內。
              若社區劵持有人的經濟狀況有變,可通知社署重新評定長者的共同付款級別。
            
 | 社區券六個共同付款級別* | ||
|---|---|---|
| 共同付款級別 | 共同付款百分比 | 共同付款金額 | 
| I** | 5% | $223 - $533 | 
| II | 8% | $357 - $853 | 
| III | 12% | $535 - $1,280 | 
| IV | 16% | $713 - $1,706 | 
| V | 25% | $1,115 - $2,666 | 
| VI*** | 40% | $1,784 - $4,266 | 
*2025年4月1日生效
** 綜援人士適用
*** 包括不願意接受經濟審查的長者
有關申請流程及名額空缺等資料,
可隨時致電 21176717 向我們的顧問作快速查詢。
 2117 6717






